這邊要為各位介紹的,是以「庭園系」原音音樂見長,並在近年備受國際樂評矚目的紐約後搖滾團The Dylan Group(以下稱「狄倫團」)。
團名由來:創始團員之一Dylan Cristy(鐵琴手),但是靈魂人物一般認為還是Mice Parade幕後本尊Adam Pierce(注意拼字排列)。話說亞當早在16歲就開始出來演奏賺吃,後來典當所有心愛的棒球卡,成立廠牌Bubble Core作為給自己的成年禮。亞當在自己名字上動點手腳,玩的是細膩精緻的臥房多軌後搖滾(請參閱上一期小白兔音樂通訊),但是他跟狄倫合作時,雖然多考量了一些合作默契的問題,還是不減聲音上富變化的風格。
亞當與狄倫演奏多種原音樂器,並運用素人錄音技巧和多種效果器,雕琢出狄倫團的第一張專輯The Resonance Found at the Core of a Bubble,但是他們真正被外界認定的第一張專輯,還是It's All About(rimshots & faulty wiring)[bc-015],在日本甚至幾度賣到缺貨。之後,趁勝推出混音輯「Re-interpreted[bc-018]」,找來的陣容包括HIM(Doug Scharin,曾與狄倫團合出一張專輯)、芝加哥後搖滾又一鬼才Bundy K. Brown、京都音響雕刻家竹村延和等。
狄倫團不只自己演奏,還找了一堆親友助陣。除了鐵琴的獨特泛音音色製造的空間感、古典吉他撩撥、真實與現場取樣交替的套鼓外,類比迴聲效果、電鋼琴的運用也是值得注意之處。樂評會說,狄倫團成功融合了爵士、極微、實驗聲響、拉丁、lounge、東方、環境、鼓打貝司、聰明舞曲等等元素,仍能保持其聲音辨識度。即使只用濃縮咖啡機和漁船的鐘演奏(Scoober, Meet Harry),還是可以聽得出來,這就是狄倫團。
此後,Scott McGovern和Tyler Pistilli加入狄倫團成為固定編制,開始出國巡迴,並多次進出日本,推出一氣呵成的More Adventures in Lying Down[bc-021]。最近一張作品是2000年推出的Ur-Klang Search[bc-027/FAT-010],更加穩健有自信。
狄倫團正是因為音色運用產生的空間感,而被定位為「庭園系」代表。西方樂評用東洋味、禪宗、茶道、枯山水、異國風之類的字眼形容他們的音樂,而他們也樂於在後來的專輯內頁中,放入更多風景畫之類的插圖。如果狄倫團會把他們的最後幾張庫存專輯寄來給小白兔賣,我們在台北聽到他們表演,應該也是不久後的事吧!\r
[原文刊載於小白兔音樂通訊第五期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