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Barney Wilen的母親是法國人,父親則是從牙醫轉業的成功美國籍發明家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他們一家人逃往美國避難,並在1947年前後返回南法。
他的成長期大多在南法度過,並於1953年時搬到巴黎發展,隨即就在爵士樂圈子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身為初生之犢,Barney Wilen曾在知名的聖傑曼俱樂部演出,也跟來訪的美國樂手同登競演,像是John Lewis, Bud Powell, Roy Haynes, Kenny Dorham等人。
1957年前後,他以20歲之姿領銜自己的樂團,替美國唱片廠牌Jazztone/Guide du Jazz錄製了個人首張專輯The Barney Wilen Quintet。然而,這張唱片並沒有在法國境內廣泛地流通,原因是當時他的錄音合約然在法國廠牌Vogue/Swing旗下。上述的這張個人專輯反映出Barney Wilen的音樂想像,以及肢體上所釋放出來的爵士搖擺精神。
這支五重奏樂團的成員除了Barney Wilen之外,尚有:曾跟Django Reinhardt錄音過多次的薩克斯風手Hubert Fol;阿姆斯特丹出生的鋼琴手Nico Buninck,他是樂壇公認的荷蘭最佳新生代樂手;24歲的年輕貝斯手Lloyd Thompson,他曾跟Lester Young, Dizzy Gillespie, Kenny Clarke等人合作過;25歲的鼓手Al Levitt,他曾在美國當地跟Charles Mingus, Lennie Tristano, Stan Getz, Lee Konitz同台過。
Barney Wilen的名聲在1957年突然興起,當時他正好加入小號手Miles Davis的樂團,曾一起在現場音樂會登台演出,並出現在導演Louis Malle的電影原聲帶當中(死刑台與電梯)。兩年後他又再次加入Art Blakey和Theloniou Monk的電影配樂陣容當中,錄製了導演Roger Vadim的作品(危險的女人)。到了1959年,他則連同Toshiko Akiyoshi, Clark Terry, Tommy Bryant, Roy Haynes等人,出現在美國新港爵士音樂節的舞台上。Barney Wilen有可能是第一個以「非美國籍」身份登上該音樂節的樂手。
回頭來看,Barney Wilen在1950年代的生涯演出初期,應該是吸收了大量美國爵士樂手的演奏概念,例如Sonny Rollins,然而他在柔美吹奏上的技法,受到Lucky Thompson的影響可能更大,那也正好是Thompson旅居法國的時期。總結來說,Barney Wilen呈現出巴黎爵士樂壇的成熟一面,從某些方面來說,他的音色十分地鮮明且充滿活力。
|